您的留言已提交,谢谢!

5秒后将自动关闭

非营养性因素对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时间:2019-11-14

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肉鸡的肠道长度只有体长的5-6倍,食糜在消化系统的停留时间4h左右,而肉鸡的生长速度却非常快,因此肠道健康对于肉鸡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响肉鸡肠道健康的非营养性因素,为现场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肉鸡肠道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其长度约为体长的5-6倍。肠道不仅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肉鸡的肠道健康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机体中将近70%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其中大多数免疫细胞位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肉鸡只有在肠道健康的状态下,才能确保饲料营养成分得到充分消化吸收,维持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最终发挥出最大的遗传潜能。肠道健康不仅仅指肠道结构完整,还包括肠道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等多方面。肠道微生物可分为可能致病或促进健康的两类。从有害角度看,肠道细菌可能与局部或全身感染的发生、肠道腐败、毒素的形成以及致突变和致癌物的产生有关;另外,一些肠道微生物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具有普遍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如维生素的生成,通过非致病性手段刺激免疫系统,降低甘油三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建立。目前,肠道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肠道黏膜是肉鸡机体重要的黏膜系统,是维持肠道健康的有效屏障。肉鸡的肠道屏障主要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四种屏障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护肉鸡肠道健康。


病原体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均能够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都能破坏肉鸡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造成黏膜出血,为致病菌的继发感染提供机会。致病菌的大量增殖及分泌的细菌素造成肠道或全身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细菌性因素引起的肠道问题最为常见,其中产气荚膜梭菌危害最为严重,产生的外毒素能引起肉鸡肠道黏膜坏死脱落。据报道,亚洲92%的地区肉鸡场存在坏死性肠炎,全球经济损失每年达20亿美元。球虫寄生于肉鸡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对肠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致病性最强的是寄生于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于小肠的毒害艾美耳球虫。球虫破坏肠道黏膜细胞,造成血清蛋白渗漏到肠道;同时肠绒毛融合、变短,减少营养吸收面积,反之增加了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利用营养物质的时间,提高有害菌生长速度,从而导致对肠道的进一步破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至多兴)能降低肠道球虫感染机率,减轻肠道炎症。禽毛细线虫是肉鸡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能造成寄生部位肠道黏膜发炎,增厚,黏膜表面覆盖有絮状渗出物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黏膜溶解、脱落甚至坏死,也需要养殖者及兽医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温差过大、水位料位不足、饮用水污染、抗生素滥用及垫料质量差等管理因素也会引起肉鸡肠道健康问题。基于饲养管理方面的考虑,饲养密度应同时考虑每平方米的肉鸡饲养数量和总体重,如美国推荐的罗斯308饲养密度标准,当肉鸡活重为2.73Kg时,每平方米的饲养数量为12只,每平方米的肉鸡总体重为32.7Kg。其中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温差过大、水位料位不足等因素均能导致肉鸡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肠道共生微生物的耐受性与病原体入侵的反应性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易出现急性病理性肠道炎症,导致肉鸡的生长速度减慢。要根据雏鸡的生长速度及舍内温湿度情况,制定合理的扩群方案,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及充足的水位料位,以减少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饮水污染是常被忽略的一个因素,比如饮用浅层地表水或水线内壁生物膜滋生均会导致饮用水内大肠杆菌超标,造成肉鸡细菌性肠炎。建议将浅层地表水更换为深井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添置净水设备,同时定期酸化剂处理水线,减少因饮用水内大肠杆菌超标引起的肠道健康问题。养殖现场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和肠道健康问题,同时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肠道疾病的防控难度,比如孵化场为减少客户投诉,雏鸡出壳后注射抗生素及很多养殖户普遍对1日龄雏鸡采用抗生素净化支原体和沙门氏菌等蛋传疾病,虽然提高了早期雏鸡成活率,但是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不利于雏鸡的发育,建议雏鸡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益生菌(克洛生),帮助其建立以有益菌为优势的微生物菌群。肉鸡有采食垫料的习惯,因此垫料质量对肉鸡肠道健康有直接影响。目前垫料原料多采用稻壳或刨花,由于刨花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含水量相对较高,应用前一定注意其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刨花作为垫料时,应该均匀地铺设8-10cm的厚度;北方白羽肉鸡地面平养多采用稻壳作为垫料,但是稻壳的吸湿性差,仅为37%。整个肉鸡饲养过程中,保持垫料干燥和松软非常重要。如果垫料潮湿或结块,能影响肉鸡的肠道健康和胴体品质。

应激因素

换料应激和热应激是对肉鸡肠道健康非常大的挑战。目前,白羽肉鸡多采用3个料段进行饲养,0-10日龄采用颗粒破碎料,11-24日龄采用2-3.5mm直径颗粒料,25日龄-出栏采用3.5mm直径的颗粒料。当颗粒破碎料向颗粒料更换时,肉鸡非常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临床表现粪便内含水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渗漏和肠道炎症。高温高湿季节,肉鸡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应激,严重影响肉鸡养殖成绩和经济效益。美国家禽生产每年有超过1亿美元损失是由热应激造成的。热应激可使肉鸡增重下降7-17%,饲料转化率下降8-15%。宁章勇报道,热应激会影响肉鸡肠道形态,降低肠道绒毛的高度,增加隐窝深度,破坏家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同时热应激会影响肠道淋巴组织的发育,破坏肠道免疫系统。热应激状态下肉鸡采食量会下降,饮水量增加,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肉鸡肠道炎症和生产性能下降。同时热应激会增加肉鸡肠道内大肠杆菌、梭菌等致病菌的含量,而减少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研究表明,日粮内添加益生菌(克洛生)有助于肉鸡维持热应激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内添加植物精油(至多兴)可改善肠道绒毛健康,抗炎症,抗氧化,缓解热应激。


毒素及有害成分

饲料中有害成分来源广泛,包括霉菌毒素、有毒化合物、重金属、二噁英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其中霉菌毒素最为常见。据FAO统计,每年全球大约会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对肉鸡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及黄曲霉毒素B1等。肠道细胞最先接触饲料中的霉素毒素,其接触到的毒素浓度远高于其他组织。霉菌毒素能够增加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破坏肠道免疫力,造成肠道黏膜病变及肉鸡腹泻,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易感性。霉菌毒素能够影响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如降低绒毛高度、提高隐窝的深度。

小结

影响肉鸡肠道健康的非营养性因素众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采用多方面综合性的措施进行解决。研究证实,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植物精油、酶制剂、硅铝酸盐、ß-1,3-葡聚糖及植物提取物等能够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肉鸡肠道黏膜屏障,调控肠道免疫,维护肠道健康。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除环境及管理因素外,还应加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降低肉鸡肠道疾病感染的风险,维持肠道健康,提高肉鸡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略
建明中国
如您有关于建明产品与服务的问询,
欢迎拨打电话:0756-3989063
或发送邮件至:kac.cs@kemin.com
感谢关注与支持!